Hong Kong
「因腦維新族」多媒體互動展

K11帶來兩個巨啟發性的展覽  投入探索新媒體藝術世界

香港舉行「因腦維新族」多媒體互動展
上海舉行「真實、美、自由和金錢」新媒體展覽

(2013年5月7日,香港)  作為香港最活躍拓展藝術的一個平台,K11 Art Foundation總是站在最前線,支持和推廣這種實驗性的藝術形式。本著領先的精神,我們希望能提供機會給這個界別的新晉藝術家,讓他們互相切磋合作,同時培養公眾的興趣和引發更多的關注。今年5月,K11帶來兩個壯觀的新媒體藝術展覽,於香港舉行的因腦維新族,以及上海的真實、美、自由和金錢。

香港的K11購物藝術館由2013年5月22日至7月2日,將舉行因腦維新族 (The Innovationists),帶領公眾探索新媒體藝術。參展藝術家來自香港、台灣、日本及美國,展示其具前瞻性的多媒體、互動作品,挑戰傳統觀看藝術的方法,並檢視藝術與空間、觀者之間的關係。而新開幕的上海K11藝術館,則於5月25日至7月28日舉行真實、美、自由和金錢展覽,帶來國內外28位藝術家的26組件新媒體作品,其中半數作品是委託藝術家創作。展覽旨在以親和的方式去闡釋來自不同領域、文化、媒介的和諧共處,在主流社會的真實之外,來自技術、科學和美學,與今日社會進程中現實的融合。展覽匯聚了國內外頂尖的藝術力量,包括獲獎無數的視覺藝術家劉真辰、來自荷蘭的裝置藝術家Marnix de Nijs,還有當今極微電聲界最重要的聲響藝術家之一池田亮司 (Ryoji Ikeda) 於上海的首次表演,為上海K11度身訂造、穿梭於虛實之間的水幕表演。

因腦維新族 - 2013年5月22日至7月2日於香港K11購物藝術館舉行

科技的發明與介入本質,讓媒體藝術家成為前瞻性的社會觀察家,令媒體藝術在藝術領域中扮演一個反叛角色。因腦維新族由作品衍生對生活和環境的多角度討論。有別於一般傳統的藝術館作品,展覽場內的藝術品和裝置充滿反叛的特質,作品必需通過與空間、群眾、媒體平台的對話及互動才能成立。展覽所述說的是一場革命,挑戰的是傳統觀看藝術的方法,還有藝術自身的演繹,進一步審視媒體介入的可能性,檢視藝術與空間之間,以至紀錄形式的關係。展覽內容縱橫交錯,引發多方面思維,無論是創作主題、展現形式、作品與紀錄之間的關係、觀眾與藝術家的角色等,統統打破既有框架。打開這個潘朵拉盒子,奇珍異術都出來了,科技不遠媒體不遠,我們都活在其中,展場之外,生活之內,期望人們思想持續革新,相信美好就在不遠處。

Scott Hessels (美國)

Scott Hessels鍾情跨媒體創作,包括電影、錄像、音樂、網路等類型,擅長混合不同的影像透過科技裝置帶來嶄新的觀影經驗。其裝置作品曾於美國紐約當代藝術館、日本新媒體藝術節、奧地利國際電子藝術節等展出。

這次展出的兩件作品,是Scott Hessels結合工業設計構造及動畫圖像的可持續影院作品系列。其一是利用十九世紀「活動視鏡」原理製作的〈動畫磨坊〉,透過旋轉動力裝置和鏡像反射機制,呈現一種可以無限反覆的動畫影像;另外一件裝置〈雙向磨坊〉,利用視覺暫留原理,讓觀眾從正反方向同時運轉的風扇交錯細縫中窺見錯覺產生的趣味動畫。

李明道 (台灣)

李明道擅長數位藝術創作,展覽遍及台北、香港、上海、東京、紐約等地。近年他創作一系列的機器人作品,從純藝術創作擴展至商業品牌、表演藝術、公共藝術等各個領域。他在未來科幻、本土色彩與華麗美學中,創造出屬於李明道極具魅力的個人風格。

張瀚謙 + XEX GRP (香港)

張瀚謙為國際新媒體藝術家及設計師,專注互動新媒體藝術創作,於2007 年成立創作團隊XEX GRP。XEX GRP以五名核心成員串連不同創意領域,包括現場演出、音樂、廣告、電影、動畫等。XEX GRP 作品曾於意大利、俄羅斯、日本、台灣等地參展或演出。

〈Anadelta〉是一件新媒體樂器,倒三角形的造型結構,利用了敏銳的感應器,把觀眾在不同位置上的碰觸,轉化成集音樂、聲效、影像及光像之無窮組合變化的即興演奏。作品的互動機制,既延伸了當代藝術與科技方興未艾的共享概念,同時也讓每位參與者體驗藝術,拜科技之賜與媒體之普及,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和表演者。

Dimension+ (香港 / 台灣)

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Dimension+,由蔡宏賢 (台灣) 和林欣傑 (香港) 於2009年創立,專注藝術創作與科技媒體,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來自台灣的蔡宏賢是創意媒體講師、也是這個實驗藝術界別的策展人。香港的林欣傑擁有電腦與動畫的專業背景,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講師。

本次展出的〈脊系列〉三組作品,以仿生考古概念創造另類生物,藉此引導觀眾回到最初的生命想像。這些作品活用了工業塑膠材料,以羽狀或葉狀的造型單元,虛擬一種另類生物的脊椎造型,透過骨牌連動式的演變原則,從中演繹出不名生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形體姿態的變異演化,以及它們在地面、水裡和空中的不同運動想像模式。這些仿脊椎生物體,融合了動物的內部骨幹以及植物的表面特徵,除了兼具柔性與剛性的雙重特質,結構穩定而富有變化的肢體樣態,也傳達了一種理性的秩序、感性的韻律和整體的美感。

蕭子文  (香港 / 日本)

來自香港的藝術家蕭子文曾在美國修讀新媒體藝術,創作涉及機械、互動、裝置、錄像、動畫等元素。近期作品透過物件及人體的移動性實驗,探討媒體藝術的各種可能性。作品曾於全球多個重要展覽及藝術節,包括 FILE、EMAF、WRO、SIGGRAPH Asia等。

〈Touchy〉是一件穿戴式的藝術裝置,透過現場即席演出與觀眾互動,藉以揭示當代文化現像和社會問題。此作基於藝術家對今日「宅男、宅女」文化的觀察及探討,試圖透過互動參與的表現機制,主張人與人之間的實體接觸和溝通。作品的起點在於將人扮裝成照相機器,但重點在於強調互動性 —— 觀眾必需透過與機器「對看」才可拍照,物我之間唯有真的觸碰才能展開互動 —— 作品藉由這種人與人互動原始經驗,呼應人類與生俱來的身心同步交流的愉悅記憶。

COGOO × SEMITRANSPARENT DESIGN × TBWA \ HAKUHODO (日本)

「單車共享服務」COGOO 公司聯同數位多媒體創作團隊SEMITRANSPARENT DESIGN 與國際廣告公司TBWA攜手合作,試圖透過新媒體藝術和社會服務計畫,創造一個以「共享」為出發點的「新城市文化」,藉以挑戰社會規範以及帶出全球環境問題。

〈Turntable Rider〉的特色是透過聲音合成器與腳踏車操控機制 (轉彎、煞車、旋轉等) 的緊密結合,將DJ 和極限腳踏車手合為一體,讓原來屬於青少年文化的街頭個人運動技能表演,轉化成一場與大眾分享的現場音樂即興演出。

楊嘉輝 (香港)

作曲家、 聲音藝術及媒體藝術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音樂博士,師承電腦音樂先驅Paul Lansky。2007年獲得首屆彭博(Bloomberg)新一代藝術家獎, 201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選為媒體藝術界別「年度最佳藝術家」。創立實驗音樂團體「現在音樂」,曾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

〈無為機器〉系列是一連串小型機器的組合裝置,除了回饋簡單反應,便沒有其他實際功能。 從震動、喃喃自語的聲音以至催眠式的視像,這些似有特殊魔力的反應都充分反映了現代「低頭族」對小型機器和「做朋友」的迷戀與依賴 。

除了展出上述藝術家的作品,因腦維新族同時帶來工作坊、現場表演,以及藝術家講座,讓廣大市民能親手製作、與新媒體藝術作互動,以及從藝術家身上獲得啟發。

Touchy工作坊

導師:蕭子文

日期:2013年5月25日

地點:K11 Art Space (L107)

有想像過變成人形照相機嗎?藝術家蕭子文與大家分享他的創作過程並教導參加者如何用卡紙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Touchy。工作坊亦會展示Touchy感應器的內部運作,讓參加者學會製作同類型的感應器。歡迎大家戴上Touchy,讓各位親身體驗成為Touchy的感覺。

Touchy by Eric Siu現場表演

日期:2013年5月25日

地點:K11 Atrium (G/F)

Touchy於場內等待大家與他接觸。Touchy拿著一個小燈泡,播放錄音教學,教導及吸引群眾如何與Touchy互動。當遇上一位Toucha時 (碰上Touchy的人),Touchy會讓Toucha拿著燈泡,觸碰Touchy,從觸動Touchy的快門。破冰之後,Toucha只要持續觸碰Touchy夠十秒就能讓Touchy為他拍照。合作完畢,Toucha會離開Touchy,踏上新的旅程。

附註:Toucha可於指定的網頁下載拍下的照片。

FoldMe工作坊
導師:Dimension+

日期:2013年6月8日

時間: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K11 Art Space (L107)

現代摺紙擴大了紙張的想像,摺紙雖是古老的藝術,卻內含數學、科學與藝術的知識與技巧,同時應用範圍擴及設計、藝術、時裝、雕塑、建築、生物技術、互動、工程、宗教等各方面,傳統的技藝結合數位的工具與思維蛻變成充滿創造性的新能量。

Dimension+希望將科技與藝術的特色內容分享交流,進行FoldMe工作坊實作課程,課程內容為教授當代的摺紙基本概念,東方摺紙的技巧與文化的摺紙意義。

除了因腦維新族的精彩節目,K11於5月18日亦另外準備了一個與別不同的新媒體藝術工作坊。

UnDo Facebook工作坊

導師:孫詠怡

日期:2013年5月18日

時間: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K11 Art Space (L107)

工作坊由專注研究網絡文化及數據美學的數碼媒體藝術家及研究員孫詠怡主持,她作品探討網絡數據在不同媒體中的藝術性。是次工作坊將會介紹一個實驗性的項目〈UnDo Facebook〉。希望可以嘗試打開知識的不同面向,體驗去權威的知識生產與交流的可能性。

此工作坊的第一部份將會展現一些從日常生活裡被邊緣化的知識以及探討知識怎樣被不同媒介所塑造。第二部份將會透過安裝一連串的瀏覽器附加軟件,嘗試打開 Facebook界面不同的可能性,例如除了 like之外,你想Facebook界面可以呈現dislike嗎?又或者如果Facebook那些like的數目不見了,又會如何?嘗試用另一角度去體驗、思考現今數碼化知識的呈現、生產與流通方式。

附註:參加者需自攜備有無線上網的手提電腦 (蘋果或微軟系統),並在參加工作坊前下載及安裝Firefox瀏覽器。

報名參加及查詢上述工作坊詳情,請電郵至 k11art@k11concepts.com 或致電 (852) 3118 8070。

如欲查詢上述活動的詳情,可致電K11顧客服務熱線(852) 3118 8070或參閱K11內有關海報或瀏覽網址:http://www.k11concepts.com。

關於K11

K11是首個把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全球性原創品牌;品牌以城市多元文化生活為起點,在K11所在的獨特區域糅合多維藝術形式的欣賞交流、本土人文的重塑及再現、自然環保的建築空間、商場及公共空間裡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氣息,從而產生微妙的互動化學作用,為大眾帶來前所未有的獨特感官體驗。K11備受國際傳媒關注,亞洲及歐洲傳媒也搶先報導K11的訊息。

藝術 -     K11不僅會長期展示典藏的本土年輕藝術家的傑作,更通過舉辦不同的藝術展覽、演出及工作坊,透過多種類型的多維空間,讓大眾消閒或購物的同時,可欣賞到不同的本地藝術作品及表演,以加強本地藝術家與市民的溝通及交流,培養市民對藝術的欣賞,亦讓年輕藝術家獲得更多機會創作及發表作品,有助於本地藝術生態自然地茁壯生長。

人文 -     K11在每個城市均對項目所在的周邊區域的人文生活傳統及歷史地理等進行等多維度的與整合,使該區域所沉澱的人文藝術及生活文化得到活化 (“Revitalize”)、重塑 (“Retransform”) 和再生 (“Recreate”),創造出獨特的K11多元文化生活區。

自然 -     K11項目的各種室內外建築空間,均會率先考慮通過各種綠色建築設計及科技,盡量減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並努力提升城市公共生活場所的總體品質。K11庭園式的戶外廣場設計,遍佈本地植物、屋頂及垂直綠化、都市農莊等多維園林景觀,不但使自然空間完美融合本土生態,更讓人猶如置身於都市綠洲,啟發個人思考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未來數年,K11品牌及多元文化生活區將陸續在上海、武漢、瀋陽、北京、廣州、貴陽、寧波、天津、青島及海口等城市延續創意之旅,打造接近160萬平方米的不同類型空間。

傳媒查詢,請聯絡

K11 Concepts Limited

梁婉儀 (Stella Leung)

夥伴營銷及傳訊,市務部

電話:(852) 3723 0054 / (852) 6777 0587

電郵:stellaleung@k11concepts.com

孫嘉欣 (Monica Suen)

夥伴營銷及傳訊,市務部

電話:(852) 3723 0058 / (852) 6777 0354

電郵:monicasuen@k11concepts.com

何青怡 (Clara Ho)

夥伴營銷及傳訊,市務部

電話:(852) 3723 0055

電郵:claraho@k11concepts.com

網址:http://www.k11concepts.com

-END-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Weibo
電郵
近期新聞稿
傳媒查詢
下載新聞稿